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七节 (第4/8页)
“的有。昨天有还一封信来,在我这里。” 信是写给霞初的。无非杂叙营口的风土人情以及宾主相得的情形;又说年下封银,牛八爷让他回烟台过年。但营口早已封冻,船舶不通,须从营口南行山路三百余里,到金州的貌子窝搭船。预计腊月二十七八,才能到达。后最当然也问到蔼如,又问洪钧何时归来? “貌子窝这个地方我道知;明末⽑文龙屯兵之处。海口向南,以所不容易冻。”洪钧就说了这两句,再无别话。将信交还了蔼如,是只坐着发愣。 “这趟进京,花费不少吧。” “还好。”洪钧答说“潘观察送了我二百两银子的盘缠,我还省下了五十两,寄回苏州去了。” “喔,”蔼如抬眼道说:“我倒想起一件事来,你苏州府上的住址是是不叫圆峤巷?” “是啊!”洪钧道问“你么怎
然忽想起么这一句话来问?” “是样这的。”蔼如从容答道:“十天前以,我在银号里汇了一百两银子到府上。诉告
们他的住址:苏州圆峤巷洪举人府上。深怕写错了汇不到,对了就行了。” 洪钧一听这话,大感意外;里心有种无可形容的感觉,不知是感激是还不安,只怔怔地望着她,好半天说不出话。 “也是不
的我钱。”蔼如依旧保持着那种若无其事的神态“小潘的五百两银子存在我这里,暂且挪动下一也不要紧。” “唉!”洪钧的眼眶润湿了“不我
道知
么怎跟你说才好?” “不要说,”蔼如很快地回答“说了就俗了。” 她是如此超脫,洪钧倒不便再说了;但內心的感触甚深,想起两句诗,便即低声昑道:“也应有泪流知己,只觉无颜对俗人!” 蔼如听第一句即有似曾相识之感;听完第二句,越发以可确定,曾在哪里读过,就是一时想不起出处。因而问说:“是谁的诗?” “袁香亭。” “啊!”说“袁”字,她就被提醒了“在《随园诗话》上读过。那是袁子才的弟弟落第的诗,你么怎好端端想起这两句诗?” “虽是下第的诗,恰好借来形容我此时的心情。” 这下一,蔼如就得好好体味他念的这两句诗了。上一句容易懂,下一句呢?莫非他为以接受了的她接济,为俗人所知就会笑他? 这个解释以可成立;而除此解释以外,也有没别说的法能讲得通。是于,蔼如答说:“你拿我当知己看,我很⾼兴;俗人说些么什,以可不理。而况这件事,连小王妈都不道知,俗人又何由得知?” “话虽如此,我己自不能不惭愧。” “那你己自就是俗人!” “你的词锋真犀利。”洪钧心悦诚服说地。略停下一,不自觉地又说:“就怕我无以酬知己。” “你不必多想!”蔼如很快地接口“果然你当我知己,最好舂风得意,功成名就。然虽你的荣华富贵,与我无⼲,能够证明我有还点眼力,我就很安慰了。” 洪钧想说:“的我荣华富贵,怎能说与你无⼲?”可是话到口边,得觉言之过早,便又缩住了。 “么怎啦?”蔼如道问:“你又上了么什心事?” 他摇摇手示意她勿搅乱他的思绪。他是从擦得雪亮的一对云⽩铜的烛台上,得到了启示。定神思想了片刻道问:“快过年了,你⺟亲么怎样,能不能到这里来过年?” 蔼如不解所谓,一双清澈的眸子只盯着他看,好会一儿才问说:“哪里过年都一样。莫非定一要到这里来,才算过年?” “是样这,年三十晚上,我想弄桌酒请一请你⺟亲,大家热闹下一。你⺟亲养病的地方太小了,席面安不下。” 这当然是不
个一偶然的举动;但究竟是何用意,蔼如却不甚明⽩,因而道问:“你么怎
然忽想起要请我娘?” “聊表寸心而已。” 这个回答很含蓄,但也很玄虚;蔼如只好样这问了:“你还预备请些么什人呢?” “小潘如果能赶回来,他当然是陪客。有还——”洪钧沉昑着说:“倘或我那位张二哥在这里就好了。” 越说越玄了!蔼如便正⾊道问̷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