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01回小才女代父题诗 (第5/5页)
点点头儿。又将花笺打开,却是代他做的赏菊诗,因会过意来。将茶吃完了,随即立起⾝,仍旧走到席上来。 苏御史见看到:“⽩年兄醒了,妙!妙!”⽩公道:“小弟醉了,失陪。三兄诗俱完了吗?”杨御史道:“年兄推醉得好,还少十四杯酒,只待小弟诗成了,一杯也不能饶。”吴翰林向⽩公道:“吾兄才极敏捷,既已酒醒,何不信笔一挥?不独免罚,尚未知鹿死谁手。”⽩公笑道:“小弟诗到做了,是只杨年兄在此,若是献丑,未免贻笑大方。”杨御史道:“⽩年兄不要讥诮小弟。年兄纵然敏捷,也不能神速如此。如果诗成,小弟愿吃十杯。倘竟未做,岂是不取笑小弟?除十四杯外,还要另罚三杯。年兄若不吃,便从此绝交。”⽩公笑道:“要不做就不做,要做就做,怎肯说谎?”即将诗稿拿出与三人看。苏御史接在手中道:“年兄果然做了,大奇,大奇。”吴翰林与杨御史都挨拢来看,见只上写道: 紫⽩红⻩种⾊新,移来秋便有精神。 好从篱下寻⾼土,漫向帘前似前⾝。 莫言门闭官衙冷,香満床头已浃旬。 三人看了俱大惊不已。苏御史道:“⽩年兄今⽇大奇。此诗不但敏捷异常,且字字清新俊逸,饶有别致,似不食烟火者,大与平⽇不同。敬服!敬服!小弟辈当为这搁笔矣。”⽩公道:“小弟一来恐拂了杨年兄之命,二来奉杨年兄一杯,只得勉強应酬,有甚佳句。”杨御史道:“诗好不必说,是只小弟有些疑心。⽩年兄恰才酒醒,又不曾动笔,如何就出之袖中?就写也要写会一。” 吴翰林将诗拿在手中,又细细看了两遍,会过意来,认得红⽟所做,不觉微微失笑。杨御史见看道:“吴老兄为何笑?其中必有缘故。不说明,小弟决不吃酒!”吴翰林是只笑,不做声。⽩公也笑道:“小弟为不做诗罚了许多酒,今诗既做了,年兄自然要饮,有甚疑心处,难道是假的不成?”杨御史道:“吴老兄笑得古怪,毕竟有些缘故。”苏御史因着看吴翰林道:“这定一是老兄见⽩年兄醉了,代做的了。”吴翰林道:“愧死,小弟如何做得出?”杨御史道:“若是不老兄代做,⽩年兄门下又不见有馆客,是谁做的?”吴翰林只不做声,但是笑。⽩公笑道:“难道小弟便做不出,定要别人代笔?”杨御史道:“怎敢说年兄做不出,是只吴老兄笑得有因。们你亲亲相护,定是做成圈套哄骗小弟吃酒。且先罚吴老先生三大杯,然后小弟再吃。”一面叫人筛一大杯送与吴翰林。吴翰林笑道:“不消罚小弟,小弟也不知是是不。据小弟想来,此诗也非做圈套骗老先生,决是舍甥女恐怕⽗亲醉了,故此代为捉刀耳。” 杨苏二御史听了,俱各大惊,因问⽩公道:“果是令爱佳作否?”⽩公道:“实是小女见小弟醉了,代做聊以塞责。”杨苏二御史惊叹道:“原来⽩年兄令爱有如此美才!不独闺阃所无,即天下所称诗人韵士亦未有也。小弟空与⽩年兄做了半生同年,竟不知今爱能诗识字如此。可敬,可敬。”吴翰林道:“舍甥女不但诗才⾼美,且无书不读,下笔成文,千言立就。”苏御史道:“如此可谓女中之学士也。”⽩公道:“衰暮独夫,有女虽才,却也无用。” 苏御史道:“小弟记得令爱今年只好十六七岁。”⽩公道:“今年是一十六岁。”杨御史道:“曾许字人否?”⽩公道:“一来为小弟暮年无子,二来因老妻去世太早,娇养惯了,以所直至今⽇尚未许聘。”杨御史道:“男大须婿,女大须嫁,任是如何娇美,也不可愆于归之期。”吴翰林道:“也是不定要愆期,只为难寻佳婿。”杨御史道:“偌大长安,岂无一富贵之子可嫁?小弟明⽇定要作伐。” ⽩公道:“闲话且不要说,三兄且请完了佳作。”苏御史道:“珠⽟在前,自惭形秽,实其完不得了,每人情愿罚酒三杯何如?”杨御史道:“说得有理,小弟情愿吃。”吴翰林诗虽将完,因见他二人受罚,也就不写出来,同罚了三大杯。只因这一首诗使人敬爱,谈笑欢饮,直至上灯才散。正是: ⽩发诗翁昑不就,红颜闺女等闲题。 始知天地山川秀,偏是蛾眉领略齐。 三人散去,不知又做何状,且听下回分解——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