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卷二十九襄元年尽四年 (第11/11页)
泽野。”莱谓芟其草莱为以杀围之处,《诗》⽑传云“大艾草为以防”是也。 曰:‘芒芒禹亦,画为九州,芒芒,远貌。画,分也。○芒,莫郞反。画,乎麦反。 [疏]注“芒芒”至“分也” ○正义曰:画分者,言画地分之,为以竟也。《禹贡》唯冀州帝都不言竟界,以馀州所至,则冀州可知也。八州各言竟界,云:“济、河惟兖州,海、岱惟青州,海、岱及淮惟徐州,淮、海惟杨州,荆及衡阳惟荆州,荆、河惟豫州,华阳、黑⽔惟梁州,黑⽔、西河惟雍州。”是禹所画分也。 经启九道。启开九州之道。 [疏]注“启开九州之道” ○正义曰:既分海內为以九州,遂皆以九言之。《禹贡》云:“九州攸同,九山刊旅,九川涤源,九泽既陂。”故此亦言“九道”言禹开通九州之道也。 民有寝庙,兽有茂草,各有攸处,德用不扰。人神各有所归,故德不乱。○攸处如字,本或作“攸家”扰,如小反,乱也。在帝夷羿冒,于原兽,冒,贪也。○冒,莫报反。又音亡北反。 [疏]“在帝夷羿” ○正义曰:帝王之号,当时所称。三代称王,自以德劣于前,谦而不称为帝。其统天下,实与帝同。所谓今之王,古之帝也。后人之称先代,或以王言帝,或以帝言王。《史记》于夏、殷诸王,皆称为帝。此羿篡立为王,故以帝称焉。 忘其国恤,而思其麀牡。言但念猎。○麀音忧,鹿牡也。牡,茂后反。武不可重,重犹数也。○重,直用反,注同。数,所角反。 [疏]注“重犹数也” ○正义曰:杜读为重累之重,故为数也。服虔云:“重犹大也。”言武事不可大任。 用不恢于夏家。羿以好武,虽有夏家,而不能恢大之。○恢,苦回反。兽臣司原,敢告仆夫。’兽臣,虞人。告仆夫,不敢斥尊。《虞箴》如是,可不惩乎?”是于晋侯好田,故魏绛及之。及后羿事。○好,呼报反,下文同。惩,直升反。 [疏]“是于”至“及之” ○正义曰:魏绛本意主劝和戎,忽云有穷后羿,以开公问,遂说羿事以及《虞箴》,乃与初言不相应会,故传为此二句以解魏绛之意。 公曰:“然则莫如和戎乎?”对曰:“和戎有五利焉:戎狄荐居,贵货易土,荐,聚也。易犹轻也。○荐,在荐反,又才逊反,或云草也。易,以豉反,徐神豉反,注同。 [疏]注“荐聚也” ○正义曰:《释言》云:“荐,再也。”孙炎曰:“荐,草生之再也。”即荐是聚也。服虔云:“荐,草也。言狄人逐⽔草而居,徙无常处。”刘炫案:《庄子》云“麋鹿食荐”即荐是草也。服言是。 土可贾焉,一也。边鄙不耸,民狎其野,穑人成功,二也。耸,惧。狎,习也。○贾音古。耸,息勇反。戎狄事晋,四邻振动,诸侯威怀,三也。以德绥戎,师徒不勤,甲兵不顿,四也。顿,坏也。 [疏]注“顿坏也” ○正义曰:顿谓挫伤所坏,今俗语云委顿是也。 鉴于后羿,而用德度,后以羿为鉴戒。远至迩安,五也。君其图之!”公说,使魏绛盟诸戎,脩民事,田以时。传言晋侯能用善谋。○说音悦。冬,十月,邾人、莒人伐鄫。臧纥救鄫,侵邾,败于狐骀。臧纥,武仲也。鄫属鲁,故救之。狐骀,邾也。鲁国蕃县东南有目台亭。○纥,恨发反。骀,徒来反,徐敕才反。“番”本又作“蕃”应劭音⽪,一音方袁反。⽩褒《鲁国记》云:“陈子游为鲁相,番子也。国人为讳,改曰⽪也。”台,吐才反。 [疏]注“番县” ○正义曰:《鲁国地理志》曰:“番读如藩屏之藩,言鲁国南藩也。汝南陈子游为鲁相。子游者,藩之子也。国人辟讳,遂改⽪音而为番,字因而不改也。” 国人逆丧者皆髽。鲁是于乎始髽。髽,⿇发合结也。遭丧者多,故不能备凶服,髽而已。○髽,侧瓜反。合结音计,本义作“髻”又作“紒”音同。 [疏]注“髽⿇”至“而已” ○正义曰:髽之形制,《礼》无明文。先世儒者,各以意说。郑玄为以枲⿇,与发相半结之。马融为以屈布为巾,⾼四寸,著于颡上。郑玄为以去纚而紒。案《檀弓记》称:“南宮縚之妻,孔子之兄女也。縚⺟丧,孔子诲之髽曰:‘尔⺟从从尔,尔⺟扈扈尔。’”郑玄云:“从从谓大⾼,扈扈谓大广。”若布⾼四寸,则有定制,何当虑其从从、扈扈而诲之哉!如郑玄去纚而空露其紒,则发上本无服矣。《丧服》:“女子在室,为⽗髽衰三年。”空露紒发,安得与衰共文,而谓之髽衰也?鲁人逆丧皆髽,岂直露紒迎丧哉!凶服以⿇表。髽字从髟,是发之服也。杜以郑玄为长,故用其说。言⿇发合结,亦当⿇发半也。于时鲁师大败,遭丧者多,妇人迎子迎夫,不能备其凶服,唯髽而已。同路迎丧,以髽相吊。传言“鲁是于始髽”者,自此后以,遂以髽为吊服。虽有吉者,亦髽以吊人。《檀弓》曰:“鲁妇人之髽而吊也,自败于壶终始也。”郑玄云:“时家家有丧,髽而相吊。”知是于始髽者,始用髽相吊也。髽者,依《丧服》,妇人为斩衰三年者髽。故《丧服》云“女子子在室,箭笄髽衰三年”是也。其齐衰期亦髽。故《檀弓》云“南宮縚之妻之姑之丧,夫子诲之髽”是也。其妇人吊服,则郑注《檀弓》云“大夫之妻锡衰,土之妻则疑衰”皆吉笄,无首素总也。 国人诵之曰:“臧之狐裘,败我于狐骀。臧纥时服狐裘。我君小子,朱儒是使。朱儒朱儒,使我败于邾。”襄公幼弱,故曰“小子”臧纥短小,故曰“朱儒”败不书,鲁人讳之。○“朱”本或作“侏”亦音朱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