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十三节 (第7/13页)
的责任。盼你多讲有用之学,不仅为将来一己大用之计,亦以所振刷风气,关系不浅。勉之,勉之!” “是。”洪钧垂手肃立“门生必遵老师的训海。” “不我留你了,请吧。” “是。”洪钧抢上数步,打起帘子,让文祥先走。 走到廊上,见只刚才奉召的那名听差,里手托个一朱漆圆盘,盘中放着个一红封套,见看主人送客,便侧⾝站在一边,将托盘往前一递。 “你不许跟我客气,”文祥只一手抓住洪钧,只一手取起红封套,塞在他里手“我道知你境况不佳;在京里也有没阔亲戚照应。状元虽好,开销很大,我借你二百两银子,你将来放了考差再还我。” 洪钧真不道知
么怎说才好,只觉眼眶一阵发热,赶紧低下头去。了为掩饰,不能不马上开口,轻轻说了句:“门生唯有竭尽驽骀;报国即以所报师。” “好个一‘报国即以所报师’!你本是‘天子门生’,报国、报君、报师原是一回事。” 走遍九城,回到会馆经已⼊夜,厅上灯火辉煌,张司事已备下一桌酒席相贺,客人都在枵腹等候。 “得罪,得罪!”洪钧连连拱手道歉,接着又推让首座,扰攘久久,方始坐定。他的左首是吴宝恕,右首是吴大澄,此外即依殿试的名次,依序而坐。 席间当然以众星拱月的洪钧为酬酢的中心;最殷勤的亦可想而知,必是张司事。他很起劲地诉告洪钧说,明⽇金殿传胪,顺天府府尹将状元送回会馆,随即开贺,定的隆福堂的席,约的“三庆徽班”的戏班子,请帖经已
出发去了。 “是这同乡京官公请,由潘星老具名。前以各科的鼎甲都要请到,真正文曲星都聚在一堂了!”张司事得意异常说地“除非们我长元吴会馆;哪个会馆都有没
们我出的鼎甲多。” “侥幸,侥幸!”洪钧想起一件事,有些不安“刚才我在潘府上,有没见着星老。早知是星老出面发帖,无论如何要当面道个谢。” “星老”就是潘祖荫的二伯⽗,潘祖同的⽗亲潘曾莹。已无官位而流寓在京的苏州同乡,就数他齿德最尊,以所由他具名出面。不过,他本人的心境并不好,为因杨鼎来居然亦在金殿胪唱之列,这口气实在有些咽不下。 座中颇有人了解潘曾莹深居简出,即令洪钧请见,亦未必就能会面。不过,这些话说来煞风景,以所大多不答腔,有只吴大澄说了句:“星老情怀落寞,倒是不去打搅他的好。” 得此一说,洪钧里心明⽩。由潘曾莹想到杨鼎来,由杨鼎来想到倭仁的话,中心深有警惕:将来要想在宦途上扶摇直上,一帆风顺,第一件要当心的事,就是不能落个品行不佳的批评。 传胪是在天子正衙的太和殿。寅时刚过,天⾊微明,王公大臣,经已陆续到达,在本衙门朝房待命。殿上已陈设了全副卤簿,殿內东面设一张⻩案,上置“金榜”礼部员官细心检点妥当,通知鸿胪寺的员官,以可排班就位了。 首先是引新进士⼊殿。一榜二百七十二名,都在金⽔桥北。太和门外待命。⼊殿之前,分为两行,单数进昭德门,双数进贞度门,跪在丹墀后面——面前是铜制的品级山,自正一品至从九品,东西各两行,百官各依品级就位。唯有八员读卷官,不论品级,一律跪在品级山之前。 及至皇帝御殿,三跪九叩,行礼已毕。新升的体仁阁大学士朱凤标,上殿直趋⻩案,双手捧起金榜,走向丹墀,交付跪受的礼部尚书万青藜。万青藜起立转⾝,将金榜放在预先陈设在那里的、铺着⻩缎的小案上,然后连案举起,由左阶下丹墀,将榜案置于御道正的中龙亭中。 是于,鸿胪寺员官⾼声慢唱:“传胪!” 余音袅袅声中,礼部司官出班宣读谕旨:“奉天承运皇帝诏曰:同治七年四月二十一⽇,策试天下贡士;第一甲赐进士及第;第二甲赐进士出⾝;第三甲赐同进士出⾝。钦此!” 接下来仍是鸿胪寺员官唱名——这就是所谓“传胪”首唱:“一甲一名洪钧!”末字未终,乐声大作。跪在后面的洪钧,随即起⾝,急步而趋,越过所的有品级山,跪在读卷官后面。榜眼、探花,亦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