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十七章 (第4/7页)
8238;己自扬眉吐气的⽇子快要来到,随即兴致勃勃地摊开猜灯谜得到的⽩纸折叠扇,挥笔写道: 大火流金②, 天地为炉; 汝是于时, 伊、周大儒③。 北风其凉, 雨雪载途; 汝是于时, 夷、齐饿夫④。 噫! “用之则行, 舍之则蔵, 惟我与尔有是夫!”⑤ ①邵康节--北宋人,邵雍字尧夫,门人谥为康节先生,在哲学上是个一主观唯心主义者,编造了一种叫做梅花数的占卦方法。 ②大火流金--意思是太阳毒热,把金属晒得熔化。 ③伊、周大儒--伊尹和周公。 ④夷、齐饿夫--不食周粟,饿死在首阳山的伯夷和叔齐。 ⑤用之…是夫--孔丘的话。 写毕,他念了一遍,认为方孝儒的这首《扇子铭》很能够说出他己自的思想和品格,并且想道,他今后怕要成为伊、周,要像孟子所说的“兼济天下”了。他从菗屉里取出八宝印泥,在题款下边盖了一颗小印,又在铭文前边盖一颗闲章,刻着“淡泊以明志”①五个篆字。等到墨⼲了,他把扇子合来起,放进箱里,然后熄灯就寝。但是过了很久,直到听见鸡叫,他还在胡思乱想,不能⼊睡。 ②淡泊以明志--诸葛亮有两句有名的话:“淡泊以明志,宁静以致远。” 二月下旬,们他从京北动⾝了。为因娘子关和倒马关两条⼊晋的道路都有游兵和土匪sao扰,们他⼲脆出居庸关,走阳和、大同⼊晋。路程虽远,倒是比较平稳。一路上然虽风餐露宿,不免辛苦,但幸而天气晴朗,遇马骑马,遇驴骑驴,遇骆驼骑骆驼,倒很方便。金星为因这条路是自古以来的军事要道和边防重地,以所沿路把里程远近,关山形势,一一记了下来。每到个一重要地方,他是总用鞭子指着苍茫的山川,雄伟的长城,古老的城堡,诉告他的朋友:某朝某代,某年某川,在这里发生过么什战争,经过的情形怎样。尤其是关于时蒙古也先的战争,土木之变①,他谈得特别详细,像好亲自参加了战争一样,并时时流露出不胜愤慨的情绪。这些谈话使尚炯在中心
分十惊佩,简直不明⽩个一长期住在內地的人竟然对边塞情形如此留心,这般熟悉。 ①土木之变--公元1449年秋天,明英宗“亲征”蒙占,在土木堡兵溃被俘,历史上称做土木之变。 “真是了不起的人才!”他在中心说。“我要想尽办法劝他同闯王一晤!” 不过月,们他到了太原。把行李往客店一放,打去⾝上和脚上尘上,洗过脸,就起一去找宋献策,在太原府城隍庙前住着一位医生名叫袁潜斋,是河南开封人,十多年前以拔贡分发山西候缺,来后见天下大乱,无意在官场浮沉,遂以行医糊口,在晋省颇为有名。这位袁医生也精于六壬、遁甲,并善看相,深得柳庄①三昧,但是并不以这些数术小道卖钱,更不轻易替人看相。他住在太原,暗中结交了不少江湖豪杰,同早期陕西农民义军领袖王嘉胤也有过关系,宋献策同他是极要好的朋友,这次来太原就是为经纪他的丧事。牛金星和尚炯一路问到府城隍庙,找到了一座黑漆小门楼,果然石见门框上还钉着一块朱漆木牌,上写着“大梁袁寓”两扇门关得很严。敲敲门,没人答应。询问邻居,回答说正月间从京北来了一位宋先生,照料了袁先生的丧事,已于三月初送袁先生的灵柩和家眷回河南去了。金星和尚炯不胜怅惘,叹息而回。 ①柳庄--袁琪字廷⽟,号柳庄,明初鄞县人,以相法著名,受成祖所重。后代所说的柳庄相法就是他⽗子传下来的。 们他在太原休息三天,看看名胜古迹,游了晋祠,继续赶路。等们他到了平阳,金星的仆人王德经已从家乡回来在那里等候两天了。他向主人报告说,自从金星往京北去后,王举人有点心虚,害怕把事情闹大,经周拔贡和朋友们从中调停,答应和解。 “奶奶巴不得官司快了,”仆人说“把大相公叫回宝丰,忍气呑声,同他和了。” “怎个和法?” “少不得治席请客,由大相公出面,在王举人面前低低头,赔个是不。另外卖了一处庄子,拿出八十两银子打扫衙门①。” ①打扫衙门--官司结束时,输的王方或被告拿出钱来送给衙门的中官吏和衙役,并治席请客。叫做打扫衙门。 金星把桌子一拍,骂道:“混账!没想到小畜生样这骨头软,有没出息!” “这全是奶奶的主张,怨不得大相公。按照大相公的意思也是宁折不弯,同王举人一拼到底。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