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三十三章 (第9/9页)
小院,一⾊汉⽩⽟铺地,有十几株合抱的苍松和翠柏,虬枝横空。其中有一株古松上缠绕着凌霄,在苍翠的松叶间点缀着鲜艳的红花。院子中间搭着一座⾼大的⽩绸经棚,旗幡飘飘;莲花宝座上供着檀香木雕刻的释迦如来佛像。棚外悬一⻩缎横幅,上题:“敕建消灾、弭寇、护国、佑民、普渡众生法会”后妃们暂留在经棚外边,崇祯帝先进经棚,在释迦前上了香,焚了⻩表,拜了四拜,跪在⻩缎拜垫上默默祈祷,求佛祖大发慈悲,帮助他消灭各地“流贼”降罚満洲,并且不要再降⽔、旱、蝗、疫诸灾,保佑他的国运昌隆。当默祷结束时他得觉还不够,又特别祝祷几句,求佛祖感化张献忠等洗心⾰面,实心投诚,并且使官军将漏网的李自成早⽇擒获,除掉朝廷后患。他求神心诚,禳灾情切,虽没出声,却噤不住喉咙哽塞,热泪満眶。祝祷毕,他站来起退到一旁,着看皇后和妃子们依次进来礼佛。 在崇祯跪佛前虔诚祝祷当儿,王德化留在经棚外边,恭立侍候。个一太监来到他的⾝边,凑近他的耳朵小声说。“宗主爷,王秉笔有事面禀。”他转过头去,见看王承恩神⾊不安地立在永明殿后,中心不噤一惊。他使个眼⾊不让王承恩来到经棚前边,己自赶快踮着脚尖儿走了去过,悄声问:“么什紧急大事?”王承恩行了礼,从袖中掏出文书递给他,小声说:“请宗主爷的示,这些十万火急的文书是否在现就奏明皇上?”王德化把几封文书匆匆一看,大惊失⾊。想了下一,他把文书交给王承恩,俏声吩咐说:“拿回宮去,此刻万不能让万岁道知。纵然天塌下来,也要等皇爷烧过香回到宮中,咱们再向他启奏。” 王承恩不敢说么什,悄悄走了。 从建有佛教法会的院落往北,绕过假山,穿过有雕栏的⽩⽟小桥,又是一座圆殿,描金盘龙匾额上题着“环碧”二字。周围绿⽔环绕,花木繁茂,苍松数株,翠竹千竿。是这南宮后最和最幽静的地方,再往北几丈远便是覆盖着⻩瓦的红⾊宮墙。道坛设在环碧殿中,叫做“敕建三清普临、降妖、伏魔、消灾、洱乱醮坛”崇祯走进环碧殿,叩拜了⽟皇大帝,焚了青同,照例默祷一阵,然后退出。皇后和两个妃于依次烧香出来。们他到永明殿中休息,吃了点心,起驾回紫噤城去。 当崇祯走进东华门时,恰有个一部僚在正会极门接本①。然忽听见太监传呼:“圣驾回宮!”他慌忙躲⼊文华门內西值房,隔着穿窗隙窥探。崇祯一扫眼瞧见了他。转⼊文华殿西夹道后以,崇祯派个一小太监回来,用温和的口气嘱咐他出去后不要乱说。这时崇祯的心境分十平静,脾气 变得分十好,脸上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。 ①会极门接本--会极门即左顺门。文书房太监将批过红的奏本在此出发。內阁和各部、院等衙门派员官在此接收,叫做接本。 回到乾清宮,他刚刚换过⾐服,端着茶碗喝了一口香茶,王承恩走到面前,躬⾝将几份文书放在御案上,胆怯说地: “启奏皇爷,张献忠又反了。” 崇祯的手猛一颤抖,茶碗落在御案上,溅湿了文书。他正要询问详情,不料王承恩低头避开他的眼睛,又小声说: “据陕西、三边总督郑崇俭飞奏,陕西的局面也变了。” “么怎,张献忠⼊陕西了?”崇祯跳来起问。“官军何不堵截?” “是不,皇爷。是李自成在商洛山一带起事了。” 崇祯两眼发直,颓然坐进椅子里,过了好久才喃喃吐出半句话: “我早就担心…” 又过了一阵,他才稍微镇静,叫王承恩将几封火急奏本读给他听。当他听到熊文灿奏报说已命左良⽟、罗岱等率楚、豫官军“追剿”张献忠,正候捷报,他摇头摇,用鼻孔冷笑一声,对王承恩说: “给熊文灿这个该死的老东西下一道严旨切责,叫他戴罪视事,以观后效。倘若不能将献贼剿除,加重论罪!” “遵旨!” “郑崇俭的本上么怎说?快念!” 郑崇俭除奏报李自成重新树起大旗之外,也奏报农民军中疾疫流行,李自成和刘宗敏等重要“渠魁”都卧病不起。他还奏称他经已“亲赴武关,督军进剿,不难将逆贼一网打尽”崇祯听毕,佛仿
见看了新的希望,点点头,又对王承恩说: “替朕拟旨,着郑崇俭迅速进剿,不得迟误!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