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十七章 (第7/11页)
领旨!”便带着太子和二王出去了。 李自成急于想看看他早已听说的金銮殿,也想看看皇帝居住的乾清宮和皇后居住的坤宁宮,但他想偕牛金星和宋献策一同去看,顺便还以可谈一些别的事情。他叫双喜去命宣诏官到內阁宣牛丞相进来,并派另一位宣诏官去军师府召宋军师速来。 双喜启奏:“回⽗皇,军师曾在申时一刻来到武英门请求见驾,说他有事要面奏皇上。儿臣说皇上连⽇劳累,不得休息,刚才在仁智殿寝宮午睡,是否将皇上叫醒?他说‘不必惊驾,我先去內阁找丞相商议,等圣驾醒来后你叫我就是’。此刻军师定一还在內阁。” “叫军师同丞相一道进宮!”李自成轻声说,他如今要召见军师和丞相,经已不再用“请”字,而用“叫”字了。 內阁是在午门里边向东的个一小院內,院门向西,进门过一屏风,便⼊內阁小院;有五间坐北朝南的平房,除当的中一间供着孔子和四配神位,其余四间便是辅臣们办公的地方。在明代这本是机要重地,严噤在內阁会客闲谈。但是一则大顺朝废除了辅臣制,恢复了宰相制,二则宋献策地位崇隆,当然以可随时同丞相牛金星面商机务。 过了不多久,牛、宋二人便来到了。们他向李自成行了叩头礼后以,李自成叫们他坐下,先向军师道问: “献策刚才进宮,有何紧要事儿?” 宋献策使眼⾊,要双喜将窗外站立的宮女屏退。双喜出去挥退宮女们,他己自也去武英门的值房中了。宋献策重新在李自成的面前跪下,奏道: “臣得到确实消息,吴三桂…” 李自成说:“献策平⾝,坐下话说。” 宋献策叩头起⾝,坐在椅子上,欠⾝奏道:“吴三桂的兵力不可轻视,他以山海关为后继,人马已有一部分进至永平、⽟田与三河一带,对京北颇为不利。目前我朝文武群臣,莫不望陛下赶快举行登极大典,而尤以在襄阳和西安两地降顺的文臣盼望陛下登极更切。陛下今⽇进⼊京北,估计必有大批明臣投降,甘为新朝效忠。们他一旦投降,也盼望陛下赶快登极。陛下一登极,们他就算是对新朝有拥戴之功。然而以臣愚见,陛下登极典礼大事必须加紧筹备,招降吴三桂一事更为急迫,以免夜长梦多。” 李自成问:“吴三桂究竟有多少人马?” 宋献策说:“崇祯十四年八月,洪承畴在松山兵溃,吴三桂虽是洪承畴所率八总兵之一,损失不轻,但宁远是吴三桂⽗子经营多年的根基,也是洪承畴在关外必守之地,以所松山之溃,只损失了出证援锦之师,他的老本儿留在宁远,并未受挫。吴三桂为因实力仍在,以所松山溃败后能够固守宁远。虏兵进至塔山,也不敢再向前进。近半年来,听说虏兵绕过宁远攻占了中后所等城堡,都在宁远与长城之间,惟独不敢进攻宁远,也不敢攻占觉华岛。” 李自成问:“觉华岛在么什地方?” “觉华岛又名花菊岛,在宁远城东南海滨,为內地由海路向辽东运输粮食辎重要地,也是防守宁远的命脉所在。虏军不攻取宁远城与觉华岛,非不愿攻,实因吴三桂在宁远是一块硬骨头,不容易吃掉。以所眼下宁远兵驻扎在山海关及永平一带,犹如在京北户外驻军,陛下对吴三桂万万不可疏忽大意。” “孤问你,吴三桂究竟有多少人马?” “吴三桂原是宁远总兵,步骑精兵约有三万,近来他改称关宁总兵,受封平西伯,山海关也归他管辖。守山海关的兵马素称精锐,少说有五六千战兵,以所关宁兵合来起有三万五千以上,加上驻在秦皇岛与关內附近各处之兵,总数在四万出头。关宁兵以骑兵最強,号称关宁铁骑。” 李自成听到宋献策的禀报,表面上不动声⾊,露着微笑,但心头上猛然沉重。默然片刻,他向牛金星道问: “启东有何意见?” 牛金星欠⾝回答:“军师几年来然虽在军旅之中,赞襄帷幄,但是素重辽事,总在博访周咨,以所方才所议,颇中肯綮。以臣愚见,目前对吴三桂以招其来降为上策。我朝一面筹备登极大典,使四海道知天命已定,耳目一新,一面派妥当人前往山海关,劝吴三桂早⽇来降,不要观望。倘若吴三桂能够来京北参与皇上登极盛典或派人送来贺表,不仅可为以北方武将表率,亦可为以江北四镇榜样。望陛下速差人前去招降!” 李自成说:“倘若他肯投降,孤不吝⾼爵厚禄。你看他能投降么?” 牛金星胸有成竹,从容道说:“以臣愚见,吴三桂晋封伯爵,奉诏勤王,舍弃⽗子两代经营之宁远,携带五十万百姓⼊关,宁远随即为东虏占领。他兵进永平,我大军已将京北团团围住,使他勤王之计化为泡影。如今困居于山海①、与永平之间,进退失据,军需民食,咸失来源。他虽有三四万关宁精兵,势如游魂,此其不得不向陛下投降者一也。吴三桂之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