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十九章百中国大历史维新民国成立 (第1/10页)
第十九章 百日维新、民国成立和五四 前言 甲午战争的挫败,不仅使清廷颜面扫地,民族自信心尽失;战后的割地、赔款更使国中从此成了列強的俎上⾁,变法图強的主张乃在知识界中⽇益⾼涨。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的国中,在保守派、**派、⾰命派三种势力互相激荡的情形下,传统的制度、文化、思想等方面都产生了激烈的变化。 国中在1**4年和1**5年被⽇本从海上到陆上战败,产生了严重反响。国中作战的目的在保持朝鲜为属国,经此一战,这局势已失去而再不复返。辽东半岛、湾台和澎湖此因割让与战胜国。战败赔款银2亿两是一种极难承受的财政负担。国中向⽇本商业上的让步除了向欧国美家提出的之外,尚加上⽇本以可在国中城市开设工厂的条款,写⼊马关条约。当然,为因最惠国的规定,这特权也为其他家国分享。总算有了俄、法、德三国⼲涉,辽东半岛的割让未成事实,由国中再加添赔款3000万两算数,可是沙皇的府政仅候3年即提出整个半岛租与俄国25年的要求。从此之后这地区落⼊俄国手中,又从⽇俄战争之后转交⽇本,第二次大战之后再度由前苏联掌握,直到1955年国中才收回主权,至此前后已60年。 甲午败绩之辱 被⽇本打败,国中感到深聇奇辱。国中
去过曾和⽇本作战,可是未曾认为⽇本人是优势的对头。用不说,种族优越感双方都无从避免,这也是1**4年战争起因之一。此时尚未及注意的一点是,个一
家国之现代化,主要是以商业组织之原理加于国事之上,因之公众事务之分工合作也和人私生活之分工合作异途而同归,所增加之效率,使这家国的功能提⾼。所产生的机动能力与品格无关。⽇本在德川幕府后期本来已朝此方向发展,与国中无法分类的大多数农民相比,显然效率要⾼,此中差异也在场战上表现无余。 在两个世纪相交之际,世界上遍处展开的人种主义达到了最**。德皇威廉第二是它热烈的发言人。⽇本人很容易接受了他的解说。⽇人爱国而好战,像好比懒惰而无气息的国中人要強得多。伊藤博文与李鸿章交涉的时候,确切的掌握着机会报复。去过
国中不少作家笔下提及⽇本时很少注意到⽇人的敏感,一味以轻蔑字眼写出。李鸿章及国中的⾼级员官受胜者耝*待遇,也早有其原因。 这深聇奇辱使国中群众的反响注⼊相反之极端。一派主张接受⽇本人之优越,应聘请伊藤为国中首相。另一派主张不承认和约。⽇本对国中的要求不妨分作数份,赠予沙俄和其他家国作为报酬,要只
们他向⽇本交兵。虽说李鸿章有没采取后说,他已受这说法影响。他于1**6年与俄国外务大臣签定密约,西方称为李与罗拔诺甫条约(Li-LobanovTreaty),所给帝俄的让步,包括修筑中东铁路穿贯満洲北部。谣传俄方曾以丰厚贿赂酬答李鸿章签定比约。 这战败给国中当前最大的困难仍在赔款。有只向外借款能解决问题。愿意向国中放贷的大有人在。可是们他每个一代表个一外国府政,们他的目的,在以国中海关关税和內地工矿的权利作为款贷的保障。中⽇战争之前国中所负外债不多。兹后国中行政完全被外国行银团把持。凡出口进口之关税,盐税之收⼊,以及內地之转口,同为外债之抵押品。此后因修筑铁路也涉及外债,才激起了1911年的⾰命。以上情形在国中进民人国时代后基本上未有更变。也为因对关税收⼊的处理,孙中山与西方各国争执,才决定与苏联联合。 回头再叙19世纪。1**8年为诸事纷至沓来之际。英法德俄y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