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四回莫拿我惯遭国法贼都头屡建奇功 (第10/10页)
悄溜到第二层⽪帐边,又伏了。听原来那边兵敲梆,只在外边第一层、第二层、第三层倒有没了。莫拿我既⼊虎袕,也没奈何,只得拼着性命,轻轻溜⼊个一大⽪帐內,又伏在地上张时,见只帐口挂着无数弓箭,十数个兵丁和甲卧着。里边一张桌子,桌上横着两架令箭,两支画烛,笔砚文卷。中间铺着个一小榻,榻上睡着雄壮的一条大汉,鼻息如雷,乃是佘山王主儿。那莫拿我轻轻向腰间取出预备的一件东西,悄悄放在他枕头边,就一溜烟走了。看官,你道么什东西?却原来是: 长不満三寸,遭之立丧命。然虽不及莫琊与⼲将,也常帮过荆轲与聂政。 不说莫拿我一步步溜出营中,且说那佘山睡到四更时分醒来,即便传令快些埋锅造饭,准备攻城。己自翻转⾝来,见只枕边雪亮一把小小刀儿。这一惊非小,连忙跳下榻,拿在手中,一声道:“奇怪!是这那里来的?”看那刀柄上有一条纸儿,糊着纸上有字,忙向灯前细看,上写道: 奉兵道王爷将令:献上匕首一柄,不便遽取尊头,伏乞照原。幸幸。 莫拿我拜达。 那佘山王不看犹可,一看了,⾝子抖个不住,道:“险些儿断送了性命,幸得他不杀我,不然已做无头之鬼矣!”因叹口气道:“罢,罢!不要缠他了。若再来时,如何防得许多。”即忙传令:“今⽇且消停一⽇再处。”是于即备名马一百匹,⽩银一千两,修书一封,差人赍送城边,一面撤营收兵,回去不题。 再说王兵备在正城里商量,撮借百姓的助饷银两,一时不能凑手。慌做一团。官民纷纷嚷乱,忽见守城官飞马来报道:“贼营中差人到城下口,送书一封谢罪,并送名马一百匹,⽩银一千两,与老爷作别敬。将书要小官传进,小官只得接他的在此。”王兵备听了,反吃一吓道:“必是贼人诈谋。”是于拆开书看,见只书上写道: 佘山寨主人谨启上 钦命特用湖广兵备道王老爷麾下:下本布⾐,因乱为众所推,本将提兵十万,翦除贪官污吏,救民涂炭。不图昨晚于床头得一匕首,乃是王老爷麾下壮士所遗。承赐首领,下不胜骇感。自今后以,已知所警,即刻当收兵远遁,永不敢再犯清尘矣。谨献名马百匹,⽩金一千,以赎冒渎之罪。 却说王兵备看了书,又喜又疑道:“难道莫拿我个一人,敢到他营里去?”正疑惑间,见只莫拿我慢慢腾腾地踱进来。王兵备见了,即拉住他嚷道:“莫非他说壮士就是你。”莫拿我笑道:“我老莫到他营里,将把小刀儿轻轻放在他脖项子边,且不杀他,他自然怕死去了。自古道:捉贼如不斗贼。”一面说,见只守城官又报道:“贼兵通拔营去了,外边遗下马一百匹,背上驮上两袋银子,今特送进,望老爷验收。”王兵备快活得了不得,忙对着莫拿我深深作个揖道:“真亏你神手,不惟使地方安静,又得保全下官前程性命,如此大恩,如何报答。我今不敢没你的功劳,即当特题一疏,举荐你做本地总兵官,同你在地方上快活几时,也不枉与你相与一番。”是于连夜修成一本,差官上京,通政司挂了号,然后进呈。那本道:古 湖广兵备道臣王道,题为剿寇功成,奇才难没,特为荐剡,以护地方事。臣道自莅任以来,未及一月,忽遭海寇结连山贼提兵数万,围困城池,声言借粮,所往焚劫。臣闻报后,夙夜图谋,万难控御,外既无兵,內复无饷,无兵以可应敌?无饷何以养兵?问诸府库,而府库空虚;问诸士民,而士民莫应。措处无策,束手待毙。臣有故人莫拿我者,胸怀经济,夙储报国之孤忠,目睹艰难,竟出匡时之奇略,不烦一兵,不费一粟,以寸铁而丧彼三军之心,以一⾝而退彼数万之众。強贼归命,永窜偏隅,邦国有奠安之休,百姓脫流离之苦。有功如此,何忍没之!臣是以谨陈之当宁,倘得蒙不次之擢,使得效未尽之奇,想必能保障海隅,永当一面者也。伏乞圣裁。 当时此本一上,龙颜大喜,圣旨即批道:“王道剿寇有功,加级三仍供前职;莫拿我出奇退贼,着即任彼为总兵,该部写敕与他。不⽇部复命下。莫拿我接了圣旨,然忽冠带来起,真是妆一倍。当时是个小贼,如今做了大将,冠而冕之。上司那个一不另眼觑他? 到任之⽇,他头带乌纱,⾝穿大红圆领,几个把总参由,领着三四千兵,俱戎妆参见。接他到衙门里,三通鼓乐,三声号炮,然后升堂,好不热闹。是于莫拿我差官接了妻子,来后竟养了两个儿子。王兵备将一小女儿,与他结了姻,以报他资助之恩。他也做人忠厚,为官竟一清如⽔,大得军民之心。两个儿子俱读书进了学,个一中了举人,竟成诗礼之家。活到九十余岁,无病而终。可见人到底是做贼,他存了良心,毕竟原有个果结。世人何苦丧良心,而莫拿我之不若子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