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六章 (第1/5页)
第六章 自京北作为都城以来,历代皇帝驾崩,皆在乾清宮大殓,为因乾清宮为寝宮;必得在此大殓,才算‘寿终正寝。’雍正皇帝的‘大事’,自然也照样理办,嗣皇帝与果亲王已赶往圆明园迎灵,预计大行皇帝遗体,在午末未初,以可进宮,申时大殓,嗣皇帝即在柩前接位。要只那一刻能够安然去过,嗣皇帝便已继承了大行皇帝的全部权力,倘或弘皙不服,又不听劝,索性翻脸——了为准备应变,与鄂尔泰留在宮內主持一切的庄亲王,特地找好个一帮手,此人是隆科多的幼弟,名叫庆复,字瑞园,隆科多虽获罪⾰爵,但它所承袭的承恩公,由孝懿仁皇后而来,是无法⾰除的;大行皇帝看庆复老实听话,在雍正五年让他承袭,且而颇为重用,列为议政大臣,充当工部尚书,后调户部,上年更派为正⽩旗领侍卫內大臣,司宿卫的重任。两⻩旗领侍卫內大臣,随扈在圆明园,担任警戒,大內的一切警卫,正该庆复负责。 庄王交待:大行皇帝大殓时,要格外戒备;对弘皙、弘昌等人,个别监视。倘或弘皙无理取闹,惊了梓宮,只听嗣皇帝的号令,将弘皙捆交宗人府,时同派兵指南三所看管弘皙的家属,不准移动,以待后命。 但是这要在嗣君的柩前接位,并获得在场的王公大臣磕头承认,才有资格对领侍卫內大臣发号施令,以所庆复特地声明:嗣君未接位前以,他只按职掌办事,除非弘皙等人有危及全安的行为;若是只语言争执,他不变⼲预;更莫论限制出⼊以及个别监视。 此因要担心的是只申时前以,尤其大殓后以,嗣君柩前接位的那个关键时刻。庄王与鄂尔泰倾全力与此,不断出派人去打听南三所的动静,也模拟了几种可能发生的情况,琢摸出适当的对策;可是到了近午时分,报来个一可能出现的情况,却是庄王与鄂尔泰,再也意料不到的。 原来大行皇帝之后乌喇那拉氏病于雍正九年,现存的妃嫔不多,个一是齐妃李氏,早已失宠;个一是裕妃耿氏,为五阿哥弘昼的生⺟;再个一是熹妃钮钴禄氏,名为四阿哥的生⺟,实其并无子女,是只抚养了热河宮女所生的弘历而已。这天黎明,当弘昼已被说服,退让皇位时,住在西六宮之一永寿宮的裕妃,亦已得知出了大事;她本人到并不定一希望成为太后,但永寿宮的首领太监杨三义,却颇工心计,且而读过书,颇谙前明掌故,向裕妃献策,及早迁居乾清宮,先占住太后的⾝份。 杨三义的这个主意,是由前明的‘三案’中得来的灵感。明神宗万历四十八年七月,神宗驾崩;太子于八月初一登基,是为光宗。这光宗是个不肖之子,应该是‘苫隗昏迷’之际,竟服用舂药,纵欲无度;以至登基不过十⽇,便支离床褥,不能视朝,用过了半个月,自知不起,要交待后事。 光宗在东宮时,由个宠妾姓李,位号叫做“选侍”李选侍有没儿子,但是皇长子的生⺟去世后,由李选侍抚养,因而李选侍得以挟皇长子自重。当光宗在乾清宮病榻前,面谕封李选侍为皇贵妃时,见只帷幕后面伸出来只一手,一把将十六岁的皇长子拉了进去,不多片刻,皇长子又被推了出来,哭丧着脸向光宗道说:“要封皇后。” 光宗不作声,后既未立,妃亦未封,一场无果结而散。 到的九月初一,光宗驾崩。大臣们奔往乾清宮“哭灵”;要请嗣君柩前继位,问皇长子在哪里?有没
个一太监出来应答。这明明是李选侍将皇长子局为奇货,要谈好了条件,才肯放他出来。稍作打听,果然是李选侍的心腹太监李进忠在捣鬼。 是于给事中杨涟,一面叮嘱同事去请首相方从哲及其他大臣;一面直⼊乾清宮,请皇长子出见,儿李选侍阻挠如故。幸而光宗有个伴读的太监王安,设计将皇长子从暖阁中骗了出来;众人一见,不由分说,拥护皇长子坐上软轿,直奔文华殿,扶掖登位,三呼万岁,那就是年号天启的熹宗。 熹宗自然不能再⼊牢笼,由王安保护着,住再慈庆宮。但李选侍盘踞天子正寝的乾清宮,后患无穷;御史左光斗因而上言,说:“內廷之有乾清宮,犹外廷之有皇极殿,惟皇上御天居之;惟皇后配天得共居之。其余嫔妃虽依次进御,遇有大故,既当移置别殿,非但避嫌,亦以别尊卑也。今大行皇帝宾天,李选侍既非嫡⺟,又非生⺟,俨然居正宮,而嗣君乃居慈庆,不得守几席、行大礼,名分倒置,臣窃惑之。嗣君舂秋十六龄矣!內辅以忠直老成;外辅以公孤卿贰,何虑乏人,尚须啂哺而襁负云哉?倘及今不早断,借抚养之名,行专指之实,武后之祸,将见于今。”请李选侍既⽇移宮,迁延数⽇,毕竟敌不过大臣们的坚持,李选侍终于迁出乾清宮。这就是明末‘三案’之一的‘移宮’案。 杨三义便是想做李选侍的李进忠,劝裕妃迁⼊乾清宮暖阁去住,为五阿哥开一条由撷芳殿到乾清宮的路。这一招很厉害,但倒是提醒了庄王与鄂尔泰,何不制敌机先,将四阿哥的“生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