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20-24章蟾蜍  (第5/6页)
呢?”“不管问到什么,你只管重复刚才那番话就是了。”“真的那样就行了?”“行。”晴明这么肯定.博雅直率地点点头:“明白了。”这时候,车外突然传来敲牛车的声音。    “晴明?!”博雅压低声音问。    “照我说的做。”晴明轻声叮嘱。    车帘被轻轻掀起,出现了一张白发老人的脸。    “咦?既为人身,何故来到此地?”老人开了腔。    博雅控制住差一点就向晴明那边望去的冲动,说道:“我目前患心烦之症,于是向友人询问治病的良方,今日蒙友人赠送专治心烦之虫的草药…”他准确地答出睛明教他的话。    “哦…”老人转动着大眼珠子,盯着博雅。    “此药系颠茄草之属,晒干制成,煎服,我服用了相当于三碗的分量。服用之后心气似已平复,正在此间恍惚。”“噢。”“原来是颠茄草啊…”老人稍稍侧着头,盯着博雅。    “于是.你就魂游于此?”那对大眼珠子又转动起来。    “顺便提一句,今天有人五次横过天一神的通道,莫非就是你吗?”老人说毕,嘴巴大张,露出一口黄牙。    “因为服用颠茄草,心神恍惚,什么都闹不清了。”博雅照晴明的嘱咐答道。    “噢。”老人双唇一嘟,向博雅“噗”地吹了一口气。一股泥土昧扑面而来。    “哦?这样子你还飞不动吗…”老人咧咧嘴巴。    “幸好是三碗。要是四碗的话,你就醒不过来了。如果我给你吹气你还是不能飞回去的话,大概还要再过一刻,你的魂才可以回去吧。”老人话音刚落,突然消失无踪。    挑起的帘子恢复了原样,车内只有博雅和晴明。    三    “哎哟.晴明,真是不得了啊。”博雅惊魂甫定般说道。    “什么事不得了?”“照你说的做,它真的就走了啊。”“那是当然。”“那位老公公是土精吗?”“属于那种吧。”“不过,我们也够有能耐的吧。晴明。”“先别高兴,还有回程呢。”“回程?”博雅问了一声。他说话的唇形尚未复原,忽然做倾听状。    因为他的身体又能够感受到车子碾过泥土沙石的、小小的声音了。    “哎,晴明——”博雅呼唤。    “你也察觉到了?”晴明问道。    “当然啦。”博雅回答。    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之间,牛车仍在前行,但不知何时已停了下来。    “好像已经到了。”晴明开口道。    “到了?”“是六条大道的西端一带。”“那么说.是返回人间了?”“不能算返回。因为我们仍在阴态之中。”“什么是阴态?”“你就当还是不在人世间吧。”“现在是在哪里?”“一个叫尾张义孝的人家门口。”“尾张义孝?”“是那怪小孩的父亲的名字…”“什么?!”“听我说.博雅!我们这就要到外面去了,到了外面,你一句话也不能说。你一开口,就可能因此送命。你如果做不到这一点,就待在牛车里面等我。”“那不行,好不容易才来到这里。如果你命令我不说话,就是肠子让狗拖出来,我也不会开口的。”看样子真让狗拖走肠子,博雅也会一言不发。    “那好吧。”“好。”于是,博雅和晴明下了牛车。    下了车,两人面前是一所大宅子。    天上挂着上弦月。    一名穿唐衣的女子静立于黑牛之前,注视着两人。    “绫女.我们去去就来。”晴明对女子说话,名叫绫女的女子文静地躬身一礼。    四    这里简直就像是晴明家的庭院一样,杂草占尽了整个庭院。    风一吹过,杂草摇摆,彼此触碰。    和晴睨的宅子不同的是,门内只剩园子,没有房子或任何其他东两。隐隐约约像是有过房子的地方,只躺着几根烧焦的大木头。    博雅一路走一路慷讶不已。    行走在草丛之中.却不必拨开杂草。这些草被践踏过也不会歪倒。    脚下的草随风摇摆。自己或者草,都仿佛成了空气一样的存在。    走在前头的晴明突然停住脚步。    博雅知道其中的原因。黑糊糊的前方出现了人影。确实是人的影子。是两个人。一男一女。    但是.熟视之后的博雅差一点就要命地喊出声来。    两个人都没有头。两个人都双手捧着自己的头,一直在絮絮叨叨。    “好冤啊…”“好冤啊…”两人不住地重复着这句话。    “就因为看见了那只蟾蜍啊…”“就因为看见了那只蟾蜍啊…”“我们就成了这个样子了呀r”我们就成了这个样子了呀!““好冤啊…”“好冤啊…”“没拿竹竿扎它就好啦!”“没拿竹竿扎它就好啦!”一个是男人,一个是女人。声音压得很低。    “那样的话,多闻就有命啦!”“耶样的话,多闻就有命啦!”抱在手里的头,牙齿咬得格格响。    “多闻”看来是两个无头人的孩子。    晴明悄悄来到两人身旁。    “那是什么时候的事呀?”晴明向两人问道。    “噢噢。”“噢噢。”两人应声道。    “那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事了。”“那是清和天皇时代的事了。”两人这样答道。    “也就是贞观八年,应天门烧毁那一年啦。”晴明插入一句。    “一点不错。”“一点不错。”两人恨恨不已。    “正是那一年啊。”“正是那一年啊。”捧在手中的头上,眼泪在脸上潸然而下。    “发生了什么事?”晴明又问。    “我儿子多闻…”“才六岁的多闻…”“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